互联网+LED照明行业“抨出”怎样的火花?
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互联网+”便风靡全国。一时间,满城尽是“互联网+”。“互联网+”风口之下,照明业的机会何在?如何依托“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成为时下照明业最重要的功课。
“互联网+”是个未完成的公式,“+”后面的想象空间无比巨大。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和滴滴……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也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那么,互联网+照明业,会发生什么样的聚变效应?
具体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唯一能确定的是,照明行业正前所未有地站在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路口,转型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正如好屋中国董事局主席汪妹玲在谈到传统产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中创新与转型时所说,如果传统产业已经被逼到死角,不得不转型时,那晚转不如早转。
照明企业已嗅到“互联网+”的味道
互联网+对于照明行业会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提升作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着照明企业的传统销售渠道,有些则逐步代替了传统渠道的各项功能。
目前照明商家竞争态势已经全面升级,建平台、抢资源、做规模、占先机,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不断结合,转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依托电商的精准渠道获取优质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光为照明董事长周檀煜表示,照明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即是“O2O ”、“O2O+”等模式,即O2O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有机结合,对于未来照明行业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不仅越来越多的照明企业在互联网上砸下重金,传统渠道卖场也会逐渐考虑向网络直接销售转型。
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桂伟则表示,“互联网+”这个概念的提出,对于LED照明来说是一个利好,会加速LED照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LED照明产品是跨界的产品,它既是照明产品又是电子产品。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应用在LED照明产品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在行业业态上,借助“互联网+”,照明行业的想象空间、新玩法大大扩展,由此有可能会诞生出一些弯道超车的企业,或者突然冒出来的新企业。
旧思维成照明发展“绊脚石”
“互联网+”最大的利器就是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盘活传统产业,助飞传统产业。
照明业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一直徘徊不前,没有质的飞跃。很大程度是缺乏创新意识。
不管是在产品的更迭还是渠道的推广形式方面,抑或是自身的定位,很多企业都因循守旧、固歩自封。
现如今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同质化,产品缺乏创新改变,消费者不明白同一产品的区别在哪里,容易倾向原有习惯。
渠道建设方面,很多企业没有抓住重点,开发多个渠道却没有重点突击对象,缺乏研究各种渠道特性的调查研究;此外,由于缺乏对自身的定位,很多中小企业往往追求短平快,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比较短视,反映到市场或推广渠道上,显得很混乱、盲从,发展到最后只能比拼价格,陷入无序竞争。
一言以蔽之,传统的照明企业缺乏对用户和市场的把握,总是期望用自己的产品去引导市场,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指导产品和服务。
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创新+服务,研发与别人不一样的特色产品,打造独特的体验、独一无二的服务。
对此,亚明照明总经理李志君表示了认同,“客户的体验和价值是根本要素,“互联网+照明”既能保障产品与行业的升级,也能借助大数据反向助跑行业创新。”
“互联网+”倒逼 照明企业不得不“+”
对于照明业而言,营销模式已到不得不变的关键期。
传统的营销模式主要依靠经销商到灯都进行商品的采购,而采购的时间又集中在年初和年末的两个旺季。
虽然某些照明企业每年会有经销商会议和新品发布会,但往往是形式主义,更多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维护好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这就造成了生产企业与终端用户的信息不对称,缺乏产品升级和新产品研发的有效信息,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传统的营销模式形成了产品的区域特性,由于经销商的经营范围有限,使得产品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区域销售,无法冲破地域的限制,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再者,传统的模式无法让生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快捷、优质、全面的综合服务,尤其对于产品质量的投诉问题,因经销商的中介存在,使得终端客户无法及时得到清晰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在产品的定性到使用过程中,已不再单纯的扮演者传播信息和完成交易,更深层次地体现在综合服务,甚至类似于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
中山大明光电总裁阮飞表示,在终端市场,其实产品的服务价值要远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现在的整个照明行业的只强调了灯本身的价值,而被没有提升服务的价值凸现出来。
目前互联网也是在卖产品本身,并没有对其附加值进行升级。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目前所谓的销售商,在具体“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线上的新的商业模式,必将给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朝着更好的方向蓬勃发展。
“未来的照明行业将是第一批全面拥抱互联网+的行业。”阿里巴巴智能云总监斯隽表示。
“互联网+”是个未完成的公式,“+”后面的想象空间无比巨大。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和滴滴……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也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那么,互联网+照明业,会发生什么样的聚变效应?
具体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唯一能确定的是,照明行业正前所未有地站在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路口,转型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正如好屋中国董事局主席汪妹玲在谈到传统产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中创新与转型时所说,如果传统产业已经被逼到死角,不得不转型时,那晚转不如早转。
照明企业已嗅到“互联网+”的味道
互联网+对于照明行业会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提升作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着照明企业的传统销售渠道,有些则逐步代替了传统渠道的各项功能。
目前照明商家竞争态势已经全面升级,建平台、抢资源、做规模、占先机,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不断结合,转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依托电商的精准渠道获取优质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光为照明董事长周檀煜表示,照明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即是“O2O ”、“O2O+”等模式,即O2O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有机结合,对于未来照明行业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不仅越来越多的照明企业在互联网上砸下重金,传统渠道卖场也会逐渐考虑向网络直接销售转型。
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桂伟则表示,“互联网+”这个概念的提出,对于LED照明来说是一个利好,会加速LED照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LED照明产品是跨界的产品,它既是照明产品又是电子产品。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应用在LED照明产品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在行业业态上,借助“互联网+”,照明行业的想象空间、新玩法大大扩展,由此有可能会诞生出一些弯道超车的企业,或者突然冒出来的新企业。
旧思维成照明发展“绊脚石”
“互联网+”最大的利器就是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盘活传统产业,助飞传统产业。
照明业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一直徘徊不前,没有质的飞跃。很大程度是缺乏创新意识。
不管是在产品的更迭还是渠道的推广形式方面,抑或是自身的定位,很多企业都因循守旧、固歩自封。
现如今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同质化,产品缺乏创新改变,消费者不明白同一产品的区别在哪里,容易倾向原有习惯。
渠道建设方面,很多企业没有抓住重点,开发多个渠道却没有重点突击对象,缺乏研究各种渠道特性的调查研究;此外,由于缺乏对自身的定位,很多中小企业往往追求短平快,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比较短视,反映到市场或推广渠道上,显得很混乱、盲从,发展到最后只能比拼价格,陷入无序竞争。
一言以蔽之,传统的照明企业缺乏对用户和市场的把握,总是期望用自己的产品去引导市场,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指导产品和服务。
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创新+服务,研发与别人不一样的特色产品,打造独特的体验、独一无二的服务。
对此,亚明照明总经理李志君表示了认同,“客户的体验和价值是根本要素,“互联网+照明”既能保障产品与行业的升级,也能借助大数据反向助跑行业创新。”
“互联网+”倒逼 照明企业不得不“+”
对于照明业而言,营销模式已到不得不变的关键期。
传统的营销模式主要依靠经销商到灯都进行商品的采购,而采购的时间又集中在年初和年末的两个旺季。
虽然某些照明企业每年会有经销商会议和新品发布会,但往往是形式主义,更多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维护好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这就造成了生产企业与终端用户的信息不对称,缺乏产品升级和新产品研发的有效信息,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传统的营销模式形成了产品的区域特性,由于经销商的经营范围有限,使得产品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区域销售,无法冲破地域的限制,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再者,传统的模式无法让生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快捷、优质、全面的综合服务,尤其对于产品质量的投诉问题,因经销商的中介存在,使得终端客户无法及时得到清晰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在产品的定性到使用过程中,已不再单纯的扮演者传播信息和完成交易,更深层次地体现在综合服务,甚至类似于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
中山大明光电总裁阮飞表示,在终端市场,其实产品的服务价值要远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现在的整个照明行业的只强调了灯本身的价值,而被没有提升服务的价值凸现出来。
目前互联网也是在卖产品本身,并没有对其附加值进行升级。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目前所谓的销售商,在具体“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线上的新的商业模式,必将给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朝着更好的方向蓬勃发展。
“未来的照明行业将是第一批全面拥抱互联网+的行业。”阿里巴巴智能云总监斯隽表示。
- 上一篇:互联网电商高速发展给LED照明行业的警思:电商如何能盈利? 2022/7/6
- 下一篇:LED照明行业经销商会议是双赢还是尴尬? 2022/2/27